1亲切友好的谈话,内容却是“逼虎归山”……
司机从车窗里瞅瞅正急步走下市政府大楼台阶的张尔保,着实吓了一跳。平日和蔼可亲、说话深思熟虑、慢声慢语的张厂长,刚才在来的路上还满面春风,这会儿竟眼睑低垂,一脸黑云,每一条皱纹都布满风涛雷电,暖融融的春阳投在脸上竟也冻结成一层冰霜。“走,回厂!”张尔保上了车,嘴里迸出几个字,然后就把自己埋在浓浓的烟雾和深深的沉默中。
白色轿车在人流和车流繁华成一片的保定市大街上走走停停,艰难穿行。时值1997年初春,中原这座著名古城万木复苏,新绿乍吐,满街男女老少刚卸下厚厚冬装,一脸的轻松畅快。要在往日,张尔保肯定要和司机聊聊厂里的这个那个,因为司机没事儿就扎在员工堆儿里,他带上来的意见和看法常常对张尔保很有用。但这会儿司机知道,车上装了一枚“大炸弹”,甭说聊天,大气儿都不敢出了。车驶到厂门前,出乎意料,张尔保突然嘶哑地、低沉地说:“我在这儿下车,你开进去吧。”就这么一会儿,他的嗓子充血了。
在这特别的时刻,张尔保要特别地看看这片占地12万平米的满浸着自己心血的“大好江山”。宽阔而清丽的日光下,“国营保定第二棉纺织厂”几个铸铜大字在紫红色基石上闪闪发光。缓步走进宽阔的厂门,厂区整洁而宁静,张尔保默默用目光深情地抚摸着二棉厂的春草绿树新楼旧舍车间设备,一时间百感交集,心里说不清是什么滋味,苦涩?悲怆?痛楚?壮烈?亦或什么都有?他甚至觉出自己眼里潮乎乎的。这完全不是夸张。历史大震荡的时刻,人的心情也是激荡不已的。刚才在市长办公室,么金铎市长一边给他沏茶,一边笑嗬嗬地正式宣布了对二棉厂的“判决”:国企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根据中央和省里的部署,保定市决定先拿15家中小型企业“开刀”。二棉厂由张尔保和全厂员工集资入股,一次性买断国有资产,实行股份制改造,搞合作经营。
“就这么定了?”张尔保问。此前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到厂里进行过数十次摸底调查和协商,他已经知道二棉厂总是要动一个“大手术”的。
“这是华山一条路。”么市长斩钉截铁地说,“二棉厂本身就是改革的产物,没有改革就没有二棉,那就下决心改到底吧。你在河北纺织业名气不小,是个有作为的人物,市委市政府相信你有能力干好,就带头闯吧。”
“这不是逼上梁山么?”张尔保苦笑道。
“不,这叫放虎归山!”市长满脸笑容,“如果你不想归,说逼虎归山也行。没办法,自古以来任何革命和改革都是逼出来的。尔保,你动动脑子,给改制后的二棉起个大吉大利的好名字。今后你就不再是组织部管理的干部了,我是依法管理、服务,你是依法经营、纳税,咱们朋友归朋友,不过再没什么关系了。”好聪明的市长,轻描淡写几句话,就把政府、市场、企业的关系界定得一清二楚。张尔保也清楚地意识到,这几句话好比一把快刀,一刀斩断了系在自己腰间的那条“国家干部”的“保险绳”。
命运总是发生惊人的巧合。出生于上海的张尔保幼时便被送给养父养母,辗转迁徙,饱尝艰辛,从8岁起就自己洗衣做饭,学会了生活自理。此刻伫立在空阔的厂区,张尔保突然觉得自己重又陷入形单影只、孤立无援的境地,成了一个没依没靠的“草头王”。他心里沉重极了也伤感极了。过去国企难,国企干部真伤神,真睡不着觉,可没伤在心肝肺上。不管怎么说,企业是国家的,许多难处是历史和形势变化造成的,不全是个人的责任,国企干部一边挨着骂一边还苦熬苦干就已经是凭党性凭觉悟了,最后实在不行的,管它关停并转还是怎么着,国家总是个大依靠,用不着国企领导去跳楼上吊。说到底,前几年国企改革玩的是“蹦极”,无论怎样折腾,无论下面是怎样的惊涛骇浪万丈深渊,国企领导腰里总还系着一根“保险绳”,终归还能弹回到“国家干部”的“交椅”里。但是,这回保定市决定对二棉厂实行改制真真是“革”到“命”上了——活到52岁上,一夜之间张尔保的国家干部身份和副厅级待遇荡然无存,成了个“民营企业家”,堂堂国有二棉厂也一下“蜕变”为股份制合作企业,三千多员工的身家性命全压上他的肩头。办得好大家发财,办不好,张尔保的家业事业乃至半世英名就全砸了,说不定跳楼的心都会有的——这几句话说的还是难以预测的将来。而现实的问题更为严峻:此时此刻的二棉厂固定资产虽有上亿元,负债率却高达99%。
张尔保接过来的,实际上是上亿元的债务!是保定市的一个“大包袱”!是一个名为“二棉厂”的巨大空壳!
2 张尔保好“命苦”,这是他接手的第二个空壳……
第一个空壳落在他手上的日子是难忘的1991年8月19日,这一天戈尔巴乔夫宣布下台,列宁亲手缔造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红旗落地”了。与此同时,在改革开放的中国,在华北大平原中心地带的古城保定,共产党员张尔保正式到二棉厂走马上任。
奇怪的是,此前市里有关部门向他交待的情况只有八个字:那里“经营不当,管理不善”。40多岁的张尔保血气方刚,心想这好办:他从年轻时进保定第一棉纺厂当学徒工,摸爬滚打几十年,童年时代不幸的遭遇给了他坚毅的性格也赋予他沉稳果决的行动能力。他从最底层一级级干到这家万人大厂的常务副厂长,辅佐老厂长、全国著名劳动模范马恩华取得过辉煌的业绩,应当说本事、经验和自信心是足够的。张尔保二话没说,一脸轻松,没带一兵一卒,雄纠纠驱车直奔二棉厂,一路上甚至打起了“就职演说”的腹稿。
“嚓”的一声,车停了。“怎么不走了?”“到了。”“到了?”光天化日之下,张尔保仿佛被速冻在冰柜里,直挺挺站在那儿傻眼了。天地苍茫,西风残照,万籁俱寂,映入眼帘的,只有钉在木桩上一块歪歪斜斜的牌子,上写“保定第二棉纺织厂筹建处”,牌子后面是一望无际的齐腰深的蒿草和几幢弯腰驮背的木板库房。往深处走走,又发现一处积水成片的地基大坑,坑里立着一个烧开水的大茶壶和177根水泥柱,一些羽毛鲜丽的鸟儿正在柱头上飞来跳去,纵情歌唱。“那300个职工呢?”“他们大都是在这块地上种地的农民,没事儿干就放了长假,都在外面打工跑买卖呢。”值班人员说。
天哪,这地界上从来就没有过什么正儿八经的“二棉厂”!这哪里是让他来“管”的,这是让他来“建”啊!张尔保仰天一声浩叹。
其实,子虚乌有的“国营第二棉纺织厂”命定了就是个畸形儿兼难产儿,1958年“大跃进泡沫”中被列入保定市经济发展计划,30余年来,一届届政府议来议去,欲罢不能,欲建不成,三上三下,屡建屡停,成千万资金投了进去,最后弄出来的,不过是一个大坑、几台设备、一百多根“牛腿柱”和几十个鸟窝,成了“贼来了不知道偷啥,贼走了不知道丢啥”的“胡子工程”,别名:“填不满的无底洞”。然而,市府官员告诉张尔保的“情况”,却是“经营不当,管理不善”,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足见计划经济里那些想当然的、官僚化的报表,与实际生活有着多么大的距离!其中所表现出来的丰富想象力,也足以教我这当作家的自愧弗如!张尔保心里暗暗叫苦。早知道“二棉厂”是这个“鸟样儿”,市长把刀横在脖子上他也不会来的。可是,市委、市政府已经做出决定,不干也得干了。说得实在一点,不赌也得赌了。不是赌财,而是赌气,更是赌命。在保定市,“二棉厂”这个烂摊子,没几个干部敢来。不少人认为张尔保非在莺飞草长的“二棉厂”撂倒、烂掉不可,一些好友则劝他趁早“打道回府”——回一棉厂当那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常务副厂长去。
也真怪了,恰恰是这种极其尖锐的挑战性局面,激发出张尔保不服输不弯腰不回头的牛劲和斗志。别人是“人生难得几回搏”,张尔保是出了娘胎就开始搏,搏吃搏穿搏自立搏发展,拼搏惯了,不拼搏还觉得人生太松垮太没意思。面对荒草萋萋、一片死寂的二棉厂,张尔保紧咬牙关:不就是一条命么?豁出去了!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现代社会,一个英雄好汉“白手起家”,“包打天下”的事情是愈来愈少了,而张尔保又一次创造了这个奇迹——
招兵买马:在纺织界,张尔保的朋友遍天下,聘请几十个专家和技术工人是不成问题的,而且大都是“下岗”的离退休人员,不是为发财,而是冲交情和信任来的……
草船借箭:好话小话说了万万千,向市财政拆借资金3500万元(300万元利息当场扣除)。一位知根知底的老朋友东挪西借刚凑齐60万元,想自己做点生意,见张尔保急得满嘴起泡,便毅然将这笔款借给了他。钱交到张尔保手上的时候,老朋友的手都哆嗦了:“老张,这可是我一家人的身家性命啊!”费尽千辛万苦,先后融资贷款5850万元……
运筹帷幄:自作主张将3万锭的原设计方案改为6万锭,因为经过张尔保计算,原方案天生就是个亏损的大窟窿……
兵贵神速:实行“基建、安装、培训、生产、经营”的滚动式推进,同步发展。多少个日夜人不解甲,马不卸鞍,一件破棉大衣加一条长木椅,成了张尔保创业的全部装备。推土机、起重机隆隆轰鸣,刚建好一幢厂房,设备立即安装,试车一次成功,培训完毕的员工立即上岗,当年创产值477万元……
艰苦创业:从厂领导到科室车间,一律不设副职,既节约开支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亲自带领全厂员工清理基建场地,为的是省下5万元“拔草费”;安装600米长的空调风筒、800扇钢窗,装修办公楼,凡是能自己干的活儿,绝不包出去外加工,这已经成为“二棉”铁打的规矩。据测算,二棉发展至今,共节省资金2000多万元……
质量取胜:凭着“节约每一个铜板”的精神和“高标准、现代化”的质量管理,物美价廉的二棉产品迅速打入市场,并受到广大客户的欢迎。经过短短6年奋斗,截止1997年底,30年来一直像“乌托邦”一样存在于人们想象中的“二棉厂”,终于奇迹般地崛起在保定大地上,显现出勃勃生机:清还债务600万元,总资产已达1.21亿元!中央电视台以“起死回生,原因何在”为题,对二棉厂的“自我发展、自我壮大”的经验,作了报道。
但是,目光远大,老谋深算,在市场上像老狐狸一样精明的张尔保意识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正在紧锣紧鼓地进行,入关已经指日可待,为抢在入关前形成规模效应,二棉必须争分夺秒快速扩充,抢占市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他果断加大借贷、融资力度,购置近千台布机,增加深加工能力,瞄准那些大国企不愿干、干了就赔本,乡镇企业又干不了的产品,向市场纵深突进……负债率高就高点吧,反正他借用的大多是国家的资金,操持的是国家的企业,本质上,他不过是个“打工”性质的建设者和经营者。
万万没想到,就在这时,二棉厂犹如风驰电掣高速疾行的列车,突然就刹了车!当它缓缓驶进“抓大放小、对国企实施战略性重组”的历史站口时,高达99%的负债率把站台上所有的人都吓了一跳:“老天爷!张尔保是能干,平地拔起个二棉厂,解决了保定市的‘历史包袱’。可如此之高的负债率,二棉岂不又成了‘未来的大包袱’么!”张尔保也傻眼了,二棉所有债务本来是国家的“右手”欠“左手”的,改制之后,眨眼功夫竟成了他和全厂持股员工欠国家的。
一座泰山“轰”地压到他的头上!
3 看似风平浪静的改制,引发的却是思想观念的激烈冲撞……
张尔保天生就是这个宁折不弯的倔脾性,烫山芋落到手上,牙关咬碎也得接着挺着。党和政府既然定了,那好,我就不信原“二棉厂”全体员工包括我自己就不能养活自己。邓小平理论是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的伟大理论,国外企业家能干的,中国共产党人应该能干得更好!
经过资产评估、会计审计、产权界定、股权设置、资产重组等一系列复杂而严密的程序,1998年1月8日,原“二棉厂”的一切机器设备都在一如既往地“隆隆”运行,没举行任何仪式,没做任何张扬,只有几个工人把紫红色基石上的原厂牌铸铜大字悄悄凿下来,换上了“华强纺织有限责任公司”的新牌子。“中华民族要自强,中华民族要富强!”这就是张尔保对“华强”这个名字的解释。
这绝非简单的更名。这是一次静悄悄的革命,一次历史性蜕变:“二棉”由国企正式改制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股份合作制企业;自1991年以来资产增值的1450万元作为国有资产,由张尔保和3000多员工自筹资金一次性买断;华强公司承担原二棉厂的全部债权、债务,其中债务高达1.19亿元;作为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张尔保不再是市委委任的干部,而是由公司股东代表大会选出来的“公仆”。华强公司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无上级企业”。
卸掉二棉厂这个背了30年、扔不得又抱不动的沉重包袱,而且从华强公司一下子回收1450万元资金,保定市领导人不大不小地松了口气。但是,应当引起人们深切关注和思考的是,经过数年创业刚刚积累起一点经济实力的华强公司,为杜绝国有资产流失(这当然是对的),几乎一下子被剥光了。它好像突然患上了“贫血症”,变得十分虚弱。它必须节衣缩食,甚至不惜降低员工收入,以争取生存和继续发展的权力。更不能掉以轻心的是,一下转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所有制发生的这种转移和巨变在员工思想和心理上引发的冲撞和震动,不啻为一场强度极大的“地震”!让那些在旧体制“怀抱”里躺惯了的员工很快适应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运作机制和严格管理,显然要比玩“脑筋急转弯”这类智力游戏困难得多。
在二棉改制过程中,尽管保定市有关方面投入大量精力,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教育,张尔保也在大会小会上“连番轰炸”,把有关内容的宣传小册子发给全厂人手一份,但不少员工依然毫不在乎地认为这不过是“变相集资”的小把戏。当张尔保决定精简冗员,把“四班三运转”改为“三班三运转”时,当公司不得不勒紧腰带、员工收入不得不有所降低时,一部分人才如梦方醒,惊呼“吃亏了!”“上当了!”一些不习惯于工业化劳动方式的“占地工”(因工厂占地而招收的当地农民),情绪更为激烈。
1998年7月底,一些谣言突然野火般在全厂传开:“厂子没钱了,快黄了!”“在华强干活儿就是给‘资本家’卖命,没奔头也没保障!”8月3日,华强公司三百余名员工(主要是“占地工”)突然集结到市政府大楼门前,要求退职,退股,索要“劳动保险费”,拍桌子砸椅子;政府个别普通工作人员也因为偌大的二棉厂一夜之间成了张尔保和他那些员工的“私产”,观念和感情顺不过来。一时间政府广场上风助火势,火借风威,声浪滔滔,整个保定为之震动!
而这时,张尔保却依然稳坐钓鱼台,继续指挥调度着整个公司的运转。直射进来的阳光,在他脸上留下亮点,也形成刚毅的阴影。他胸有成竹而又深感苦恼:国企改革有“渐进“和“突进”两种方式,改制是急风暴雨式的突进方式,震撼和冲撞是意料之中的。
令张尔保苦恼的是,几十年来形成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人们把政府当成了“救世主”,什么事情都去找政府。法律、市场、竞争、价值规律、风险投资、优胜劣汰,包括科学与民主,这些构建现代化社会的伟大力量,却常常被国民忽略不计,甚至受到怀疑。人们习惯了以往那种“共同贫穷”、吃不饱也饿不死的“铁饭碗”的“优越性”,也因此,政府门前竟然成了“避雷针”的尖端,疑惑、担忧、不满乃至愤懑汇成的千钧雷霆,都要在那里加以引导和消解。张尔保则成了“消防队长”,在全厂班组长会议上,他情怀激烈,慷慨陈词:“现在的华强公司是我们全体持股员工的‘命运共同体’……我们没有任何救世主,只有自己救自己……无论少数人怎么闹腾,我们必须挺住……华强公司的运转一刻不能停止,停了就全垮了,3000余员工当然也包括我本人的投入,将血本无归……大家要工作还是要失业,要稳定还是要混乱,要贫穷还是要发展,请认真想想吧!”
于是,各个车间依然机声隆隆,雪浪般的棉纱棉布依然飞流直下,各个办公室依然紧张有序,大批产品依然源源不断地发往各地。稳住生产第一线之后,第三天,张尔保出现在市政府门前。他表示,凡提出退职离厂的,所有合理要求一律满足。一下子,公司为此紧急付出流动资金和扩大再生产的预备金500多万元。这场风波终于平息了。倘若不是华强在市场上有相当良好的信誉,这次大冲击就会把刚刚改制、尚在襁褓中的华强公司冲垮,那将是河北省及保定市国企改革的一次失败的记录!
改制之后所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既然“革”了冗员,“革”了“懒命”,“革”了“大锅饭”,“革”了国企中普遍存在的“大家拿”现象,就意味着思想观念的冲撞不会轻易结束,反弹会不断发生。
1999年,国家要求国企改革中一定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华强公司极少数被确定“内退”的人又乘势而起,一封封告状信雪片般发往省市直至中央,状告原二棉“上亿元国有资产流失”,张尔保“贪污数千万元”,“把巨资转移到国外”云云;哪怕张尔保出差数日,也立马有谣言说他“携巨款潜逃了”,或“被公安局抓起来了”。一时间谣传纷纭,风声鹤唳,华强公司黑云压顶,人心浮动。4月28日,河北省纪委正式立案,调查组开进华强公司,一查就是近半年。张尔保和这家改制不久、仍相当脆弱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又一次成为保定市上下关注的焦点和议论的中心……
经过上级有关部门对华强公司改制前后资金往来帐目的严格调查审计,包括“小金库”也查了个底朝上,结论是,尽管公司在经营管理上尚存在种种不足,但华强公司既不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更不存在张尔保“贪污”问题。然而几个月的折腾,使这位被党“派”到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前国企领导干部,真是精疲力竭了。
是的,张尔保干事业太投入也太累了,妻子颇有怨气地说他简直就是个不可救药的“工作狂”,几十年来家里家外嘴上全是工作、工作、工作。
“我家就住在厂子楼后,隔窗能听见布机车间的响动,也真怪了,只要布机响着,老张的觉就睡得踏踏实实的。一没动静了,他反倒醒了,不管五更半夜还是酷暑寒冬,蹬上鞋就走。下大雨了,他先想厂子哪儿漏雨啦。救火车响了,他赶紧到窗户那儿看看是不是厂子着火。这个人啊,心里只有厂子,没节假日也没老婆孩子。”
真让妻子说着了,家里三个孩子都大了,一直在工厂一线当工人,妻子唠叨多少次,让他想办法给孩子调个工种,张尔保硬是不吭气。工作再难再累再苦,他都没有惧怕过,但最令他痛心和难过的是,他和员工们在第一线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日夜拼搏操劳,背后却总有人造谣言放冷箭。
“就像鲁迅先生说的,你必须横着身子战斗。没办法,改革既然是一场革命,其成功就必须以改革者的遍体伤痕为代价。”张尔保无奈地说。
4 再次从“0”起步,向市场要生存权发展权……
1998年改制之后,保定人看到的还是原二棉厂那一片老风景:静悄悄的厂区,交接班时的红男绿女滚滚人流,入夜后灯火通明的办公大楼。但是,新的机制,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产权明晰之后责、权、利的高度统一,使得华强公司真正步入高起点、高速度、高效益的发展轨道,喷突而出的热流和熊熊燃烧的责任感,在每个华强人的血脉中沸腾了!
员工总数从3900余人减到不足2000人,却新增432台布机及一系列相关设备,所用资金全靠公司积累自筹。劳动生产率直线攀升,产品成本直线下降,优质低价的华强纱、华强布成为市场的抢手货,产品月月销售一空,所有客户都必须先付款再提货。偌大的公司只有两名销售人员(这在全国也是罕见的),忙于应付来自美国、加拿大、欧洲、马来西亚、新加坡及香港等地源源不断的订单,产品出口率达90%以上,华强公司真正实现了现代企业所追求的车间直通市场的“无仓库生产”。
我们宣传教育了几十年的“爱厂如家”精神,在华强公司自动成为每个员工的基本行为准则:自己动手安装布机节省10余万元,改造车间空调节省200余万元,几百条麻袋补了又补,车间黑板报写满了表彰节约批评浪费的内容,废物利用、资源再生的合理化建议提了数百条……改制两年多来,华强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新增固定资产2000多万元,去年创利税1400余万元,今年初每位持股人分得股金额度10%的红利。
张尔保依然显得很疲惫,采访中声音常常放得很低微。他说:“党把我留在这个股份合作制企业里工作,实际上是让我‘趟地雷’。过去在国企无论怎么难,总觉得背后有国家、有政府可以依靠。现在有什么难事儿都先得自己顶着,所以我真是很累很累……”但是,他相信,华强的振兴之路已经开始,华强的富裕之路刚刚开始。
中国国企改革毫无疑问是一项前无古人的极其艰难又充满风险的伟大工程,曲折和冲撞是难以避免的,但那壮丽的前景已经如日之初升,展现在东方古国的地平线上!2000年2月9日于北京